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道德经》第十章

《道德经》第十章_第1页
1/11
《道德经》第十章_第2页
2/11
《道德经》第十章_第3页
3/11
1《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合,能无(守)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解读:本章可分为两段。第一段,是从“载营魄抱一,,能无为乎”的六个排比句。第二段,是其余的句子。历代注释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第二段的内容属于错简重出。理由:这段话在《道德经》第五十一章又出现了;而且根据上下文,这一段放在本章显然很牵强,而放在第五十一章则首尾一贯。所以,在本章不解读第二段。下面试解第一段的六个排比句:本章总的来说,是《道德经》全书最集中讲心性的章节。众所周知,儒家有一个著名的“修齐治平”序列,也就是说,一个人外在的地位、事功,必须以内在的心性修养为基础,也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而实际上,道家,至少是在老子这里,同样有这样的修齐治平序列,典型地,在《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就有:“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2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当然了,后来传入中国并被中国大家改造的佛家,更是大谈心的修为。所以,整个中国的学问,最深的基础是心学。没有心学这个内家功法,学问难免粗率。所以,本章的这六个排比句,值得好好琢磨。但是,涉及到心学,好似在反省人的内心世界,有点接近于中医。所以我总觉得阐释本章的内容,最好懂点中医,否则解释起来总有点心虚,这也是我以为本章的难解之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载”是虚词,相当于“夫”。营魄,就是魂魄,《内观经》上说:“动以营身之谓魂,静以镇形之谓魄。”【案:《内观经》,是道教经典之一,流行于唐代,作者不详,托为太上老君所作。】也就是说,一个人行动时的掌控者,叫做魂;安静时候的主宰者,叫做魄。因此,“载营魄抱一”,应该指的就是一个人的身体,不论行动还是安静,都有一个魂魄作为君主做统领。反之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魂不守舍”、“心不在焉”、“魂飞魄散”等情形。“魂不守舍”、“心不在焉”、“魂飞魄散”,是几种极端的神形分离的状态。比如“魂飞魄散”,我们经常是指一个人遇到危险,面临极大的恐惧,身体能否躲避还不知道,指挥身体的魂魄先行临阵脱逃了。3再比如“心不在焉”,是我们灵魂,对我们的身体当下身临其境的事情不感兴趣,灵魂消极怠工了。“魂不守舍”,比如一个男生一边在上课,一边在想着晚上如何求偶。魂魄这种东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道德经》第十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