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前复习笔记六232.要实现对数据库的安全保护,一是选择安全的数据库系统,二是以既有数据库系统所提供的功能为基础构作安全模块。 终端识别又称为回叫保护。 233.访问控制重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限制访问系统的人员,二是限制进入系统的顾客所能做的操作。 234.管理安全措施 运行管理:出入管理、终端管理(事件管理、配置管理、软件分发)、信息管理。 235.有关法律法规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措施》公安部.4.26 22 条 236.反应计算机系统负载和工作能力的常用指标有三类: 系统响应时间、系统吞吐率、资源运用率。 ⑴ MIPS(每秒百万次指令)、MFLOPS(每秒百万次浮点运算)、BPS(位每秒)、PPS(数据报文每秒)、TPS(事务每秒) ⑵ 其他综合性指标:环境适应性 ⑶ 定量: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用性、功耗 ⑷ 定性:兼容性、安全性、保密性、可扩展性 237.性能评价的措施分为两类:模型法(分析、模拟)、测量法。 ⑴ 分析模型法中用得最多是排队模型,排队模型包括 3 部分:输入流、排除规则、服务机构。 ⑵ 模型法要处理的三个问题:设计模型、解模型、校准和证实模型。 ⑶ 测量法要处理的问题:根据系统评价目的和需求,确定测量的系统参数;选择测量的措施和工具;在测量时工作负载的选择。 ⑷ 常用的测量工具可分为硬件测量工具、软件测量工具、固件测量工具、混和型测量工具 。 ⑸ 测量法、分析模型法和模拟模型法三者得出的成果可以互相起到证实的作用。 238.用基准程序测试系统性能:实际应用程序措施、关键基准程序措施(Kernel Benchmark)、简单基准测试程序(Toy Benchmark)、综合基准测试程序(Synthetic Benchmark)、整数测试程序(Dhrystone)、浮点测试程序 Linpack、Whetstone 基准测试程序、SPEC 基准测试程序、TPC基准程序 。 239.性能评价指标有两个:峰值性能、持续性能 。 ⑴ 实际性能往往只有峰值性能的 5%-35%。 ⑵ 持续性能常用的三种平均值是算术性能平均值、几何性能平均值、调和性能平均值。 240.规划构建能力管理数据库时应当考虑如下问题: ⑴ 用于集中式数据存储的硬件和软件的可用性 ⑵ 指定专人负责能力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其他人只有查阅权限。 ⑶ 定期对能力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审查和查对。241.能力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有两个用途:为制作提交给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的绩效汇报和能力管理汇报提供基础;用于预测未来的能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