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长方体的体积二、设计思想:1.指导思想:《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如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等对形成空间观念有重要意义。2.设计理念:立体几何图形的研究,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我相信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推导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故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讨论时间,让学生经历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为学生构建和谐的学习探究空间。3.教材分析:教材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材首先安排了长方体体积与长方形面积的类比,由此启发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然后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中的一个量,比较体积的变化,使学生分别体会到“长、宽相等时,越高,体积越“大长”、高相等时,越宽,体积越大“”宽、高相等时,越长,体积越大”。究竟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呢?教材接着安排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 4 摆个不同的长方体,并记下长,宽、高等有关数据。通过观察、分析这些数据,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4.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开展学习的。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观察、实验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方法与途径:应用谈话激趣、启发、观察、实验、讨论、归纳等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小组活动、归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3)情感与评价: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肯定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动脑、团结协作的品质。四、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归纳。正确计算长、宽相等,高不相等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五、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归纳。六、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直尺、实验报告单、PPT 课件。棱长 1 厘米的小正方体 10 个。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1. 体积是指什么?2.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 我们教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