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照人的女子形象浅析 追求独立 林黛玉却双亲俱亡,寄人篱下。在贾府这座等级森严的豪宅中,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他们的爱情有“木石前盟”为积淀,从小耳鬓厮磨的两情相悦,又因知己而历久弥坚。且宝黛的爱情坚如磐石的基础在于二人都鄙视“仕途经济”那一套。宝玉曾对史湘云说:“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否则,我也要和她生分了。”由此看来,两人志气相投的关键点在于反封建的叛逆精神。这是对腐朽的封建制度犀利的挑战,为整个封建阶级所不容,这也注定了“木石前盟”的仙缘被“金玉良缘”的俗缘取代。林黛玉与生俱来的叛逆精神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晶莹剔透都是历代才女无法企及的,这也是曹雪芹给予这个人最具有生命力的光彩。相较而言,崔莺莺的抵抗则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国夫人用封建礼教调教女儿,并且把她许配给“门当户对”的郑尚书之子郑恒。这一切都使她举步维艰。她一方面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方面又不满于父母包办的婚姻,极力要寻求自己的幸福。所以当她与家道中落、一贫如洗的张生在佛殿相遇时一见钟情,进而月下隔墙吟诗,倾慕其才华,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这样的爱情是自然而然的,不掺杂功利在其中的。在她选择了爱情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和包办婚姻的封建礼教格格不入,势不两立。在抗争的过程中最艰难的是她内心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自小所受传统礼教的教养和观念之间的斗争。她内心矛盾重重,直至张生卧病,她几番挣扎,终于勇敢地跨出一步,与张生结合。这是她跳出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重要一步,也是她抵抗封建体制最为精彩的一步。但我们必须看到,她的抵抗叛逆只能是暗地里进行的,从不敢正面冲撞老夫人。老夫人借口崔家三代不招白衣之婿,逼张生进京赶考,她内心并不同意,但为了能得到母亲的许可,她也只能妥协。和林黛玉相比,她的叛逆与抵抗并不彻底,但对于一位养尊处优的相国府小姐而言,已是难能可贵了。出身风尘的杜十娘在当时的社会里地位低贱。她久有从良之志,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才智积攒了一个百宝箱。她渴望遇见一位两情相悦的忠厚君子,渴望找到真正意义上的“丈夫”。虽然有不少的王孙公子为了她不惜倾家荡产,但杜十娘从来都不为所动,因为她知道他们只是艳羡她的美色,她追求的是不为物质所左右的平等独立的爱情。当十娘对幸福生活满怀向往之时,她要托付终身的人却因为家族和社会的压力,为了一千两银子就把她卖了。这彻底毁灭了她对人生、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她带着对李甲、孙富及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