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学习目标:1、了解句子的组成成分。 2、学会分析并掌握宾语前置句,并将其运用到文言翻译中去预习题(一)、翻译下面的句子,请对它们的宾语现象,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1、(1)微斯人,吾谁与归?(2)何以战?小结: 2、(1)恐年岁之不吾与。(2)忌不自信。小结: 3、(1)惟利是图(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小结: 总结宾语前置句:一、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三种类型在现代汉语中,宾语是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组成动宾短语或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用以叙述情况或说明问题的。在古代汉语中,严格地说,是在秦汉以前的上古汉语即文言文(包括后人用文言写成的作品)中通常也是这样。但是,在文言文中,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构成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宾语前置结构,而且这一规则有时还非常严格。下面就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实例来谈一谈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一)、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时,宾语要前置.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焉”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例如:(1)彼且奚适也? (适:动词,到。)(2)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3)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4)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的规则,在文言文中是非常严格的,几乎没有例外的情况。(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在文言文中,如果一个句子是否定句,而且又是代词作宾语,这时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构成宾语前置。例如:(1)恐年岁之不吾与。(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4)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例句(2)“忌不自信”不能理解为“邹忌没有自信心”,而应该看成“忌不信自”,即“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代词宾语“自”前置了。同样,例句( 3)(4)分别应看成“莫能御之也”和“良人未知之也”,两个宾语“之”都前置了。由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无”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两个条件中少了任何一个,宾语都不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远没有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的规则严格。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能找到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没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