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0课《过秦论》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0课《过秦论》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_第1页
1/3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0课《过秦论》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_第2页
2/3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0课《过秦论》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_第3页
3/3
《过秦论》【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第三课时【探究案】探究一:探究二:课 题过秦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2.学习文章 1、2 自然节,积累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3.学习渲染、反衬、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重难点学习文章 1、2 自然节,积累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 学习渲染、反衬、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赏析本文铺陈排比手法。 全篇对比论证到底,作者用了哪几个方面的对比? 【训练案】一、综合训练思考:为什么同是秦破六国统一天下直至灭亡这段历史,西汉的贾谊选取“秦亡”这个角度,而北宋苏洵却选“六国破灭的原因”这个角度? 二.构建知识体系:[延伸阅读] 试结合历史学习,说说同是秦亡这段历史,晚唐杜牧《阿房宫赋》是如何借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来揭露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的。 四、教师带领同学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 1.对偶排比句式的广泛运用: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突出地表现出了秦的虎狼之心。以上第(3)句三句话均为一个意思,但句句有力,强调了秦始皇的暴虐之行。 2、铺陈排比手法。 写赋是第一段“有席卷天下”四句,“席卷”、“包举”、“囊括”、“并吞”等词,基本上都同义;“天下”、“宇需要铺张和夸大的,内”、“四海”和“八荒”,也都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意思而一连写上好几句,既有排比又有对仗,这就是写赋的夸张手法。3.全篇对比论证到底。作者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即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自然宏伟,气势也自然磅礴 拓展阅读《六国论》,思考:为什么同是秦破六国统一天下直至灭亡这段历史,西汉的贾谊选取“秦亡”这个角度,而北宋苏洵却选“六国破灭的原因”这个角度? [延伸阅读] 说同是秦亡这段历史,晚唐杜牧《阿房宫赋》是如何借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来揭露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0课《过秦论》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