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需有“亮剑”精神,增强“三项意识” “身处西部,要敢于碰硬,绝不能当太平官。常给自己念‘紧箍咒’,才能始终保持政治本色,始终保持前进动力。西部的领导干部更得有点‘亮剑’精神,时刻恪守准则,带头冲锋陷阵”――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日前如是说。 “亮剑”精神,“剑锋”直指之处,除了社会各类矛盾与缺陷,恐怕更少不了某些干部沾染上的“歪风邪气”与各类“机关病”!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领导干部要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行使人民公权,其精神意识是否积极向上、品行作风是否端正无私,影响更是极其深远。 在今年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毛泽东同志也说过:“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事实上,“忧患意识”与不懈的进取精神,对于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发展意义深远。经历了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确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是,面对大好发展形势,如今某些干部却怀有“保存政绩果实”、“平平稳稳混日子”心态。这不单单是个人的自私与懈怠,还可能使地方各项深化改革“畏首畏尾”,更会令国家的宏观政策遭遇局部“梗阻”或“打折”。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从“为人民服务”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公仆意识”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根。然而,受到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不良思想冲击,如今一些干部的公仆意识变淡,官本位思维渐浓,不仅较少深入基层,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爱搭不理”。面对利益诱惑,私欲极大膨胀,少数人甚至利用手中公权干起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龌龊勾当。殊不知,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个别公职人员与群众“离心离德”,已然离“卷铺盖回家”不远。至于那些妄图进行公权寻租者,反腐利剑更已在不知不觉间高悬。近年不时落马的贪官在铁窗中流下的“鳄鱼眼泪”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成由勤俭,败由奢。如今党和国家提出构建节约型社会、倡导可持续发展。有鉴于此,已成众矢之的的“公款考察”、“公款接待”、“超标公车”、“豪华办公楼”将何去何从?某些“吃饭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