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所谓论据,就是能够证明观点的材料。主要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概括性的事实、典型的事例、文献数据、图片音像等。理论论据: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的正确的道理。理论论据包括客观规律、科学原理、名言警句等。如《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这篇文章,既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又有充分的事实作为证明,丰富的论据有力地支撑了作者的观点。选用论据 “三原则”1.真实,也就是合乎事实,准确无误。材料的真实性是议论文的生命,例如高考作文《爱不曾远走》片段:经历了风风雨雨后,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更看到了希望!2008 年是一个喜庆的年份,可是,它又是一个多难的年份。一月困扰千千万万归乡者的冰冻雪灾,三月伤及亿万人的“藏独”事件,五月震痛全中国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灰色的空气,冷冷地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它无语,只是静静地、静静地……然而,中华民族没有倒下,凭借着十几亿人口的力量,我们不断努力,汗水、泪水带走的只是悲痛和绝望,而爱却送来了我们重生的力量,希望的钟声敲响,每个人的耳边都会响起:“有爱,就有力量。”作者在证明“有爱,就有力量”时,把 2008 年我国发生的重大时事串联起来,使文章显得真实可信又具有时代性。2.典型,也就是在逻辑上能够充分证明观点,并且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周先慎先生的《简笔与繁笔》中举洋洋洒洒百万言的《水浒传》用笔极简的例子: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的景象……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这里“破落”两个字对百万言,可谓用笔简到了极点。同样作品里作者写繁笔的好处时,却又举了短篇小说《社戏》中的例子,也不得不说是极为典型。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唆。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啰嗦”。《社戏》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那名角小叫天出场,“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