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C)1-59A.拉斯韦尔B.德洛尔C.林德布洛姆D.西蒙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学科诞生的著作是勒纳和拉斯韦尔的(A)1-97A.《政策科学》B.《政治体系》C.《政治学》D.《公共决策》3.中国大陆高校系统中最早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是(D)1-109A.复旦大学B.清华大学C.中山大学D.北京大学4.下列关于司法决策的说法正确的是(C)2-140A.我国司法机关的判决具有公共政策文件的一般特征B.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归司法机关C.我国司法决策产生于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中D.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不属于国家的法律5.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为标准,可以把公共政策划分为(B)2-128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6.邓小平指出“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好多事情都不好办”,战略也被称作(C)2-124A.微观决策B.中观决策C.宏观决策D.行政决策7.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B)3-190A.政策制定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执行系统D.政策反馈系统8.实行超级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A)3-208A.俄罗斯B.瑞士C.法国D.美国9.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是(B)6-309A.政策设计B.政策论证C.政策审议D.政策采纳10.下列关于公共决策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C)3-207A.绝对多数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B.简单多数规则也称“比例多数制”C.多数规则的决策成本低于全体一致规则的成本D.简单多数规则一般要求决策群体的成员数量为偶数11.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是(B)4-235A.西蒙B.伊斯顿C.德洛尔D.埃齐奥尼12.使我们能够窥视在多元政治体制里如何在集团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模型是(B)4-237A.机构—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C.精英模型D.理性主义模型13.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C)5-263A.伦理分析法B.假设分析法C.多角度分析D.边界分析法14.只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才能成为(B)5-250A.社会问题B.政策问题C.公共问题D.私人问题15.在政策执行研究中,强调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分立性,偏重政策执行实务与个案研究的研究路径是(A)7-322A.“自上而下”执行研究路径B.“自下而上”执行研究路径C.整合性执行研究路径D.执行研究的“向后推进策略”16.用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并构建政策执行分析的博弈模型的学者是(D)7-328A.梅兹曼尼安B.萨巴提尔C.雷恩D.巴达克17.公共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是(C)9-408A.目标调整B.方案调整C.措施调整D.关系调整18.我国为实现现代化所实施的“三步走”战略,说明政策稳定是(C)9-392A.改革开放的前提B.降低政府成本的有效方式C.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D.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19.当代政策评估的类型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8-360A.多样化B.单一化C.简单化D.一元化20.针对政策问题而提出或草拟各种可能解决方案的过程被称为(D)6-294A.政策对话B.政策采纳C.政策论证D.政策规划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公共政策研究中集体访谈的常见形式是(ACE)1-77A.焦点团体座谈会B.内容分析法C.德尔菲函询法D.二次分析法E.头脑风暴法22.下列关于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E)3-220-223A.大众传播能够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B.大众传播能够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C.大众传播经常成为影响政策抉择的意见领袖D.大众传播能够充当政策执行效果的监测者和裁判者E.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