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与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前言: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一流的人才必源于一流的教育。随着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具有良好的身体已成为一流人才所不可或缺的素质。然而,我们目前的体育教育现状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之间尚存在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的造成,归根结底源于施教者专业素质的匮乏。因此,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是当务之急。笔者试图从当前的新课改形式出发,探讨一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体育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完成。近几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和探讨中,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倡导“教师行为行动研究者”“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主张教师从被动地专业发展向主动地进行其教学行为内涵上的专业化转化。教师的专业化更加注重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教学行为内涵和品质上的表现,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的加强也更需要教师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更新,以求胜任研究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角色。如果没有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经验反思,以及自身素质完善,就无法真正达到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预期目的,也很难实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一、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体育新课程的实施,强烈地冲击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育部中小学课改专家刘坚曾讲:“新课程改革,成在教师,败在教师。”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对象的成长发展,其作用不可估量。要想教育成功,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个受教育的成功者,而锻造自身的成功的过程,即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1.解读《体育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改的精髓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是教学理念指导的结果,因而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是改变教育者的传统理念。传统的教育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和“任老师加工的材料”,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人,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阻碍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体育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体现课程的整体健康观和育人功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建立较完善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处处渗透人本理念,体现体育教育对人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具体表现在:(1)《新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式。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动项目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2)《新课程标准》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体育课程在目标设置、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高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为促使学生自觉、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3)关注学生的做人做事教育。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