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2、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3、欣赏本诗的人物形象,赏析本诗的思想内涵。【学法指导】1、 自主阅读法2、 情境融入法2、合作探讨法【课文助读】1、封建礼教知识简介①《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按当时制度,“婚姻”是指两个家族建立通婚的关系,作为当事人的男女双方都只是家长、族长手中的工具而已,根本不能自主。 ②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占统治地位。到了东汉时期,“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工”。)更成了神圣不可动摇的道德原则。《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同时还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③《大戴礼记•本命篇》:“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七去”又命“七出”,是儒家经典中规定的休弃妇女的七个条款。④《女四书》之《女论语》有这样的规定:“行莫回头,坐莫动膝,立莫摇裙,语莫掀唇,喜莫大笔,怒莫高声。”又要求女子“忍气吞声,退身相让,莫学泼妇,斗闹频频。”另外,可追述妇女受压迫的历史。明代《施可斋丛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人人)以家有烈女贞妇为荣,愚民遂有搭台死节之事。女有不愿,家人或诟骂之,甚至有鞭挞使从者。”《儒林外史》中王玉辉逼女儿“死节”可做一明证。课 前2、《孔雀东南飞》反映的民俗1)婚俗中的寡妇再嫁 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娘家后,只十多天,县令就派人来给自己的儿子说亲;县令的媒人离去几天后,太守就以主薄为媒来为儿子说婚。被谴回娘家的刘兰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求婚?且求婚者的身份较高,从文章的表现手来看,这主要是衬托刘兰芝的貌美才多德高,另外也是由当时的婚俗决定的。汉时,社会上对妇女的贞节问题不太在意,女人丧偶或离婚后,仍可再嫁,男子也不因娶这样的女人而羞耻。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西汉名士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过多次;另据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而王皇后即汉武帝的生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