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我国农村地区进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加之大部分家长对教育认识不足,致使农村教育仍停留在浅表层次,这无疑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展。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努力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教育部门要多渠道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从而形成全社会都重视农村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本文从农村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分别剖析解决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随着社会的飞速进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推动,国家对教育事业的进展也越来越重视。家庭环境不仅仅是指生活起居的硬环境,还包括思想观念的软环境。家庭作为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对学生的启蒙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培育学生品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而在农村地区,由于传统观念上对金钱的追逐,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普遍不足,认为其可有可无。在他们眼中金钱就是地位,只要能赚到足够多的金钱就是成功,文化程度的高与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何况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早日让孩子辍学去打工。这一实际情况,极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进展。因此,我国要对农村教育工作加大宣传与扶持的力度,帮助家长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进展。 1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1.1 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1.1.1 简单、粗暴的打骂。在农村,大部分家长认为“棒槌底下出人才,不打不成才。”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无论错误的大小,首先获得的就是来自父母的一顿斥责或者打骂。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法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所在,反而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损害,使学生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更严重者甚至会产生惧学、厌学心理。1.1.2 家长过分溺爱、迁就孩子。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一切。在生活中,对学生所提的要求盲目顺从,没有丝毫原则可言。例如孩子不想上学,在家里哭闹,家长便欺骗班主任说孩子生病无法上学。这样会给孩子传递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长此以往,学生在家长的溺爱下会变得自私、骄纵,遇事没有担当和责任心,无法承受生活中的挫折与挑战。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就像动物界的“牛犊学步”、“破茧成蝶”一样,都是生命的必经过程,都是不可或缺的。1.1.3 家长用金钱利诱孩子。在生活中,部分家长习惯用金钱指使学生做事,导致学生逐渐养成用金钱衡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