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作文材料分类讲解第一类:为人处世类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征 人在智慧上应该是明达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 ——(俄国)契诃夫●道德建设与“一品大百姓” 2001 年 10 月 24 日,国家颁布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此前不久,我国教育学家提出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的 108 个好习惯。108 个好习惯很难同时具备,可以逐步养成。但其中最基本的 lO 个良好习惯即:说了就要做(诚实守信)、耐心听别人讲话(尊重别人)、按规则行动(规范行为)、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不忘责任)、节约每一分钱(学会节俭)、天天锻炼身体(健康第一)、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物归原处)、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勇于表达)、做事要有计划(成功必备)、千干净净迎接每一天(注意清洁),却需要全社会携手,从小学生培养起。●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官位是一品,而万千小民百姓,从来就是无爵无位、无等无级的。可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却一呜惊人,提出要做“一品大百姓”的口号,今天听来仍令人耳目一新。 陶行知“一品大百姓”中的“品”就是人品。要做“一品大百姓”。凭的就是一流的人品,要时时处处不忘为自己生活的社会尽一份义务。“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英国 19 世纪道德学家塞缪尔的这段名言,为陶行知的观点提供了极好的注脚。从这一意义上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公布是十分及时的。 论述提示: 1、可以论述提高公民道德,意义重大,内容须切实可行。 2、可以论述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要全社会携手,从小抓起。 3、可以论述平民百姓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操,成为道德的强者。 ●余秋雨“千禧之旅”的旅途感悟 作家余秋雨,原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因撰写散文集《文化苦旅》等驰名海内外。1999 年 9 月,应香港“凤凰”卫视邀清参加“千禧之旅”。从埃及出发,沿中东到东亚行程 4 万公里,遍访人类文明遗迹。2001年 10 月,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一次报告会上谈了自己的见闻。 余秋雨说:“千禧之旅”充满了危险,车队简直是用一只手指就可压碎的蚂蚁,毫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