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素材:理论评论 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 与世界上许多公认的大作品相比,与庄严的文学目标相比,当下的中国文学,包括某些口碑不错的作品,总觉缺少了一些什么。 创作上的浮躁现象源于两个尖锐的几乎无法克服的矛盾:一个是出产要多的市场需求与作家“库存”不足的矛盾,另一个是市场要求的出手快与创作本身的要求慢、要求精的规律发生了剧烈的矛盾。 如果说现在文学的缺失,首先是生命写作、灵魂写作、孤独写作、独创性写作的缺失其次是缺少肯定和弘扬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力;第三是缺少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缺少对时代生活的整体性把握能力;第四是缺少宝贵的原创能力,却增大了畸形的复制能力。 所谓正面的价值声音,应该是民族精神的高扬,伟大人性的礼赞,应该是对人类某些普世价值的肯定,例如人格、尊严、正义、勤劳、坚韧、创造、乐观、宽容等等。有了这些,对文学而言,才有了魄魂。它不仅表现为对国民性的批判,而且表现为对国民性的重构,不仅表现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而且表现为对民族灵魂重铸的理想。 与世界上许多公认的大作品相比,当下的中国文学,包括某些口碑不错的作品,总觉缺少了一些什么。究竟是什么呢,却又很难说得清。现代以来至今,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等国外文学思潮及观念已被中国作家所接受,虽未明言,中国作家在融入世界文学主流和结合本国文学传统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心目中对伟大文学的看法。一直以来,总有人不断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今天,我们还出现不了伟大的作家,出现不了我们时代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现不了新的曹雪芹?出现不了新的鲁迅或者胡适式的大家?尽管有人抱着良好愿望,一直断言,说这是个应该而且必将出现文学巨匠的时代,可巨匠似乎迟迟不肯露面。诚然,我们拥有不少优秀的富于才华的作家,有的作品也已呈现出若干大手笔气象,看不到这一点,总是妄自菲薄也不对;可是,与我们心目中“伟大”的目标相较,距离还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从整体状态看,毋宁说,我们今天的文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危机。原先我们可以说,在长期“工具论”和极“左”思想的箝制下,大作家大作品哪里能出得来。可是今天,不管怎么说,文学进入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作家们在写什么和怎样写上,可说享有了相对充分的自主权。何以还是产生不出多少公认的大作家大作品呢,根源究竟何在?或者换句话说,与庄严的文学目标相比,我们现在的文学到底缺少些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