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见梁惠王》教学实录师: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如何?请从课文中找出来。 生:“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师:能解释一下吗? 生:就是说看他不像一个君主,接近他也感觉不到帝王应有的那种威严。 师:帝王应该有怎样的威严? 生 1:很严厉,不苟言笑。 生 2: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生 3:让人望而生畏,接近他你没有说话腿就打哆嗦。 生 4:走近他,感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师:能体会出孟子对梁襄王的态度吗? 生:感到失望。 师:为什么孟子感到失望呢? 生:孟子曾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一乐也。”孟子看出梁襄王是不可造就之才,遇到这么一个差生,所以他失望了。 师:重大发现!原来街上看相的祖师爷是孟老夫子。(生笑)作为教师可不应该歧视差生哦,“有教无类”是老师的天职。不过,我知道包括吴老师在内的许多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作为同行我能理解老孟的心情。 有没有不同看法? 生:孟子曾经成功地向梁惠王推销过“仁政”“王道”的治国安邦之策,还没有来得及实行,梁惠王就驾崩了。梁襄王继位,孟子看到他是一个碌碌无用之辈,就知道自己的政治主张是无法实现了,他的理想破灭了,所以他感到失望。 师:讲得真好!学习就应该能融会贯通,我们高一时学过《寡人之于国也》,梁襄王的老爸惠王曾虚心向孟子请教。老孟一定很得意遇到这么一位好学生,一个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理想的君主。不曾想这位好学生却早早的去世了,眼前这位继承人却是庸碌之辈,理想无法实现,当然会感到失望。 还有没有别的看法? 生:孟子是位辩论高手,不管是梁惠王,还是齐宣王都不是他的对手,最后都会落入他编织的陷阱中。孟子喜欢这种战胜对手的感觉,但梁襄王不能给他带来这种感觉。 师:你是说老孟有一种独孤求败的失望,是吗?(生点头)孟子有些像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辩论有着极大的热情,到处找人辩论,或者说“见谁掐谁”,《孟子》七篇记载的都是他的滔滔雄辩。孟子说:“见大人则藐之。”这里的“大人”可以理解为难以说服的辩论对手,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斗中战胜对手,对他来说有一种精神的快感。而眼前的梁襄王却不堪一击,这让他多少感到有些失望。 三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孟子失望的原因,这些推测都有一定的道理…… 生:我不同意前面三位同学的看法。我认为孟子这是在表扬梁襄王,说他没有领导的架子,平易近人,虚心好学。 师:观点很新颖!能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