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备课资料一、鲁迅及其作品鲁迅,作为一名短篇小说作家、杂文家、文学批评以及文学理论家,被今天的人誉为 20 世纪中国文学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并且由于其精彩的短篇小说而为西方所熟知。这些表现为鲁迅在 1923 年到 1935 年之间的三个作品集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他还创作了 16 卷的杂文,回忆录, 散文诗,历史小说,大约 60 首古体诗,十多卷学术研究著作以及很多译作,不过鲁迅从来没有写过 [来源:学#科#网]长篇小说"'你是去过外面,有见识的学问人。我有事想问问你。'她靠近我,原本散漫的目光亮了起来,然后放低了嗓子,认真而神秘地说,'人死后有没有灵魂?'"(摘自《祥林嫂》)鲁迅于 1881 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封建的书香世家。他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后来进入江南海军学堂(1898-1899)和南京的铁路采矿学校(1899-1902)学习。1902 年,鲁迅赴日本留学,在仙台省立医药学校学习日语和医学,到了 1906 年,他弃医从文,自己学习文学,并于 1909 年回国。在 1910 年和 1911 年间,鲁迅在绍兴以教师为职业,从 1912 年到 1926 年在北京教育部任职,1920 年到 1926 年在北京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 ,1926 年和 1927 年又分别在厦门大学和广东大学授课。1918 年,鲁迅出版了他的著名小说《狂人日记》,这部作品的标题是鲁迅特意模仿尼古拉·果戈里的一部作品得来的。这篇小说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这本杂志是发动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阵地。鲁迅是多个左派组织的创办成员,包括著名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鲁迅还是五四运动的领导人物,五四运动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的瓜分和对日本的妥协而进行的示威游行。这次示威游行引导了现代主义,社会批判运动很快地兴盛起来,不久以后演变成文学和艺术自由的象征。《狂人日记》声讨中国的封建文化传统,日记的主人发现自己周围的人都要吃他,看到封建社会的本质就是一个吃人的社会。《狂人日记》被公认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白话小说。这篇小说风格紧凑简洁,是鲁迅在中国本土环境中创作的。鲁迅的此举使短篇小说这种形式成为有效的文学表达手段。鲁迅的创作避开传统小说全知视角的叙述方式,而是用文中"狂人"的单一视角去叙述整个故事。"阿 Q 本来也是正人,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曾蒙什么明师指授过,但他对于'男女之大防'却历来非常严;也很有排斥异端--如小尼姑及假洋鬼子之类--的正气。他的学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