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思路郭阳中医诊疗的发展中医一般是指祖国传统医学,发源于中国,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大量关于中草药的经验,并将其与中国古代朴素的阴阳五行辩证法相结合,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成为了一门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讲求天人合一,即人体自身和自然界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内部某个脏腑的病变,或者外部环境的改变,均可以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中医以此为基本理论来指导中医临床的诊断、治疗,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中医诊疗的优势在中国古代,长期以来都是通过中医来治疗疾病。到了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对中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现在,很多人生病了,更愿意相信西医,求助于西医,而不相信中医。究其原因,是因为一方面,西医这种生物科学,相对于中医所讲的无形的气血津液,经脉等更加容易为普通人所接受。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现代人生活节奏普遍较快,很多人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接受中医的,而西医的输液,吃药等方式,更加快捷,在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基本的治疗,所以更多人选择了西医。但是,中医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有些疾病,西医检查无法明确的诊断。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没有异常,然而病人又确实有病痛需要解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此外,对于一些慢性病,西医治疗会产生较大副作用,遇到这些病症的时候,中医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运用中医的理论来为患者解除痛苦。中医和西医理论体系不同,但是目的均为治病救人。因此,中医和西医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互相参考。中医常见诊断方法中医诊断讲求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所谓四诊:望闻问切。望,即是望诊。现代中医临床中,首先见到一个病人,最直观的诊断方式就是望诊。望诊主要包括望神色和望舌。五色主五病。黑色主肾病,白色主肺病,红色主心病,黄色主肺病,青色主肝病。舌诊是中医望诊中较为复杂的一种诊断手段,和脉诊一样,是中医的标志性诊断手段。望舍主要包括望舌色、舌苔。舌体分为舌尖(主心肺),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结合部位,舌色,初步估计病变所在位置。例如舌尖红大多是心火过旺,舌中舌苔厚腻多因脾胃失调。望舌苔主要观察厚薄,苔色。厚苔多主实证,薄苔多主虚证。苔色大致有黄白黑三色。黄苔主热,白苔主寒,黑苔多因伤津。舌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观察病人的寒热虚实,邪正盛衰。闻:包括耳听和鼻嗅。耳听,要听声音、呼吸、咳嗽、心音等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