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对医疗机构管理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19年医疗保障事业进展统计快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691211亿元。医保费用的支付又称医保费用的报销,主要用于补偿参保病人的医疗报销,可以促进医保功能的尽快实现。医保基金来源于职工单位和个人缴费、居民自愿缴费和中央、省、市、县居民财政补助,包括筹资、支付和资金管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改革的直接目标之一,即是借助支付经济杠杆来优化医疗机制补偿机制的变更,以此辅助公立医院的优化改革,减少因过度医疗状况的出现概率,推动供应商逐步由管理开始将关注点转至医疗安全等方面。在医保保险基金支付方式逐步变更的基础上,医院需要更加关注病床周转率和住院天数,医疗机构管理将发生局部变化,包括医疗质量、服务水平以及医院效率等方面。1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分类11按服务项目支付这种支付方式是最传统的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按付费的先后顺序来讲,属于后付制,是将消费项目分解后逐一支付,所花费的费用和服务项目直接关联,根据病人所接受的服务项目和接受服务的数量和单据去进行报销,医保机构再按规定向指定医疗机构支付。这种简单的支付方式是最早和最广泛使用的,这种操作方式最为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比较适合大面积的推广。另外,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有更多的选择,服务要求更容易得到满足。但这种支付方式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没有办法很好的对医疗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在医疗费用、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等相关方面也无法发挥相应的效用。12按服务单位支付这种支付方式也就是常说的定额付费方式,作为预付支付方式以及后付支付方式的结合,在具体的医疗服务过程中,按规定参数的不同来划分收费项目,即保险机构对患者每日住院费用的估算,根据住院者在医院产生服务关系和服务过程的具体时间长短来确定收费标准。这种支付方式的优势在于,提供服务的定点医院可以控制病患的医疗费用,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成本,减少病患不需要的医疗服务[1]。但是每个医院的医疗和服务水平都有所差别,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重症患者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13按病种支付此类方式归属预付制,具体的收费标准主要是根据国际疾病类别标准来划分,即把患者首先划分成数个组,之后根据其病种状况确定对应的收费标准,并且根据这一标准将医疗费用提前支付给医疗机构,这种支付方式可以方便患者一次性付清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