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教案五图形与图像一、复习目标1. 会识别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挖掘条件。2. 学会通过借助于图像手段解题。3. 会解决需用图像表示的问题。二、专题训练:1.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运动的 v-t 图象,物体的初速度为 v0,末速度为 vt,在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为 ,则由图可知( ). A.该物体做曲线运动B.该物体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C. =D. >2.在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以初速度 v1竖直上抛一个物体,经过时间 t1到达最高点;又经过时间 t2由最高点落回抛出点,这时物体的速度为 v2,则( )A. v1= v2, t1=t2 B. v1> v2, t1 v2, t1>t2 D. v1< v2, t1>t23.如图,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 O,乙分子位于 x 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 为斥力,F<0 为引力。a、b、c、d为 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 a 处由静止释放,则 ( ) A.乙分子从 a 到 b 做加速运动,由 b 到 c 做减速运动B.乙分子从 a 到 c 做加速运动,到达 c 时速度最大C.乙分子由 a 到 b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少D.乙分子由 b 到 d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4.弹簧振子沿 x 轴振动,振幅为 4cm。振子的平衡位置位于 x 轴上的 O 点。图 1 中的 a、b、c、d为四个不同的振动状态:黑点表示振子的位置,黑点上的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图 2 给出的( )A.若规定状态 a 时 t=0 则图象为①B.若规定状态 b 时 t=0 则图象为②C.若规定状态 c 时 t=0 则图象为③D.若规定状态 d 时 t=0 则图象为④用心 爱心 专心 115 号编辑-5 –4 –3 –2 –1 012345 x/cm图 1dcbao4321x/cmt/so4321x/cmt/s图 212345. 图 1 中,波源 S 从平衡位置 y=0 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 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T=0.01s,产生的简谐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 v=80m/s.经过一段时间后 ,P、Q 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 SP=1.2m 、SQ=2.6m.若以 Q 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图 2 的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 P、Q 两点振动情况的是( )A. 甲为 Q 点振动图象B. 乙为 Q 点振动图象 C. 丙为 P 点振动图象D. 丁为 P 点振动图象6.如下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在弹簧的正上方有一个物块,物块从高处自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