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江苏地区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教学案第一章 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1927、7—1937、7)【本章重要考点】第二节 ①工农武装起义、②八七会议(考查 1927 年党的工作重心转移)、③农村革命根据地(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理论和实践)、④土地革命(特点和必要性)第三节 ①九一八事变(考查日本侵华实质和影响)、②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国内各阶层对民族存亡的不同立场)、③攘外必先按内政策(国民党的阶级本质)第四节 ①长征(考查战略转移的重要性)、②遵义会议(考查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主要内容)、第五节 ①华北事变(考查民族危机加深的根源)、②瓦窑堡会议(考查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的英明决策)、③一二九运动(考查中华民族的新觉醒)、④西安事变(考查国共关系)【阶段特征】1、世界历史阶段特征:资本主义世界由相对稳定发展向大危机过渡,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国内矛盾;德日先后确立法西斯专政,法西斯国家加紧对外侵略,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新的世界大战迫在眉睫。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进行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面对侵略,共产国际制定“抢先”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2、中国历史阶段特征:1927 年 7 月至 1937 年 7 月的 10 年,是国共两个政权的对峙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有三,其中,国共两党、两政权的内战对峙是最基本的特征。国共:十年:对峙: ①军事:② 经济:③ 政权: 一是在政治上国民党新军阀取代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起一党专政,强专制统治,围剿“红军”;同时,采取一系列整理财政和发展经济的措施。一方面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形成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同时美国在华的经济势力也迅速扩张。在外交方面,发起改订新约运动。二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 和 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的发展道路。从参加革命到 革命,从右倾转向 倾,从幼稚走向 ,革命中心从 转入 ,革命区域从 转到 ,从走 国人的路到走 的路;三是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对中国的 ,国共两党由 走向 ,中国由 战争转向对外 战争, 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 事变,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民族危机加重, 不断高涨。中国共产党制订 政策。 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抗日序幕。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国共两党、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