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高考单元训练必修 II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 50 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50 分)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2.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贵族土地私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3.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4. 促进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C.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5. 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A.西周晚期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6.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7.唐朝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最大的是A.筒车的发明 B.曲辕犁的创制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荒田开垦8.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A.《农桑辑要》 B.《氾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9.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A.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生产规模相当大10.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11. 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A.直接用来冶铁的工具 B.利用水力鼓风的工具 C.灌溉工具 D.用来舂米的工具12. 史书中关于景德镇制瓷业中“共计一胚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不能反映的是:① 规模大,分工极细 ②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③ 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 ④ 机器生产形成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3.某地出土了一把古代钢剑,它的制造年代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