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高考单元训练必修Ⅱ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 50 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50 分)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腿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2.《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一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 ,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的发展C.近代西文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3.1912 年 3 月 2 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 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些称谓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观念的影响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领袖的个人决策 D.底层民众的呼声4.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到中国来。此时他能够:①到北京观看中国人拍的电影 ②到重庆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上海阅读《时务报》 ④到广州吃西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首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6.下列服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7.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A.19 世纪中期 B.20 世纪初期 C.20 世纪中期 D.21 世纪初期8.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A.近代化的趋势 B.自由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9.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