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高考复习--诗歌景物形象(意境)鉴赏复习(教师版)一、学习目标:1.复习鉴赏景物形象(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2.表述景物形象的特点。3.分析刻画景物形象的方法。4.景物形象比较题型解题技巧。二、知识梳理请说出下列意象在诗句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4. 酒。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2. 鸿雁: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 梧桐。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