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程标准】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2、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3、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学习要求】1.说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2.知道建国初期的扫盲教育和高等教育、“文革”对教育事业的破坏、1977 年恢复高考;从新中国教育发展的曲折历程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3.列举“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和“银河”系列计算机等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相关考点 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4. 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5.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第三次科技革命)6. 李四光(选修 4 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了解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基本观点 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建国初,双百方针的提出 —— 第一个发展高潮1、、“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1)、国际因素:50 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 1956 年 2 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伐。(2)国内因素:①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迫切要求发展经济和文化—— 必要性 《共同纲领》②在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被当成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不利于发展经济和文化用心 爱心 专心③1956 年初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会议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调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