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标要求 考纲概览】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考点突破 典例讲练】 考点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重难疑点突破1.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农耕经济起源有多中心的特点,但是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远古社会就形成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作物种植格局,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还具有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2.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农田水利的发展 (1)从耒耜到铁农具: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2)犁耕技术的发展: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西汉中期,犁壁的发明使用使牛耕得以推广。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灌溉工具: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要的灌溉工具有翻车(古代引水机械的重大发明,东汉时发明,曹魏马钧改进)、筒车(唐朝时发明,以水利为动力)等。(4)水利设施和水利技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西汉的漕渠、白渠都对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古代劳动人民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因地制宜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西汉时期开始在西域兴建的坎儿井突出说明了这一问题。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工程,东汉时王景治理黄河尤为著名。中国古人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有着精湛的农学知识理论。中国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3.农业生产的基本方式 (1)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