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1)朝鲜农民起义:1894 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乘机派兵进入朝鲜。(2)日本蓄意挑起战争:起义平息后,清政府建议中日双方同时撤兵,日本拒绝并继续增兵。2.过程1894 年 7 月,丰岛海战,战争爆发——8 月,清政府正式宣战——平壤战役战败,退回国内——黄海大战,北洋舰队主力尚存。李鸿章指令保船避战,失去黄海制海权——进攻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占领旅顺、大连等地。1895 年初,占领威海,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战败,签订条约。3.结果(1)中国战败。(2)签订《马关条约》:①时间:1895 年 4 月。②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巧记:一厂二亿三岛四埠)③ 影响: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清政府的政策(1)原因①19 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② 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大力推行“征韩侵华”政策,决定中日战争势必发生。③ 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导致战争不可避免。④ 朝鲜农民起义是导火线。(2)清政府的政策片面求和,避战自保,战前未做积极准备→战争开始后片面求和,寄希望于国际调停→黄海战役后让北洋舰队避守威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敌。题 1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思想家章炳麟在 1905 年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下联为: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此联抨击的现象主要是( )A.西方侵略者的贪婪 B.最高统治者的腐朽C.外交官员的卖国 D.广大人民的麻木答案 B解析 从材料“只顾一人庆有”“每逢万寿疆无”,可以看出统治者的腐朽,只顾一人欢乐,而损天下百姓,葬中华国土。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