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证明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等式的证明始终是一个难点,其原因是证明不等式无固定的程序可行,方法多样,技巧性强。教材中虽然介绍了四种基本方法,但我们在作题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不等式种类繁多,如数列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和三角不等式等等。这些不等式仅仅利用上述方法是很难适应解题需要的,有些即使能证出,但由于采用传统的证明方法往往是途径曲折,叙述冗长,结果很难令人满意。我们不妨在大家掌握的基础之上另辟蹊径,对于不同的不等式分别施以相应的证法,这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证明不等式主要有以下方法: 1.1:比较法运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主要是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不能直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我们往往会运用比较法。比较法可分为如下两种方法:1.1.1:作差法做差法是依据:若 a-b>0,则 a>b,若 a-b<0,则 a0,b>0,且 ab,求证 证明:()()= 由题设可知 >0, 所以例 2:若则 证明:()() =()() =()()=A 若:,则,则 A>0 若:,则,则 A>0 若:, 则 A=0原不等式成立1.1.2:作商法做商法是依据当 b>0,且时,则 a>b,反之则亦然例 3:设 a,b,c,d 为正,证明证明:易知上式是轮换的,不妨设 上式即用心 爱心 专心 115 号编辑=,得证原不等式成立由上可知道,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主要有作差或作商,变形,判断三个步骤,变形的主要方向是因式分解,配方,换底等。1.2:分析法在证明不等式时,有些不等式往往不能直接求证。我们就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把证明这个不等式成立的问题转化为判定这些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够肯定这些条件都已具备,那么就可判断原不等式成立,分析法也称逆推法。例 4:求证:证明:要证,即证 即,即即,即即,即 1516 由此逆推即得 例 5 :已知 ,求证:(1) 证明:要证明不等式(1),只须证(2)(2)式左边即(3) (2)式右边即(4) = 比较(3)和(4)可知要证(2)式成立,只须证明(5)(6)(5),(6)两式显然成立,故不等式(1)成立 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时,应注意每一步推理都要保证能够反推回来。分析法的优点就是比较符合探索题解的思路,缺点就是叙述往往比较冗长。因此,思路一旦打通,可改用综合法解答,它适用于条件简单而求证复杂或从条件无从下手的题。1.3:综合法用心 爱心 专心 115 号编辑综合法是“由因导果”,即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