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方显课堂本色“动静结合”方显课堂本色A 在课堂秩序中的动静结合王臻:在传统的观念中,课堂秩序是至关重要的,要求课堂安静下来,是课堂秩序的前提与保障。安静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少些玩的心思,让教师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与之相反,一个学生动作不停的课堂,势必会让教师在课堂上一心两用,在学科教学的同时,还得花心思维持纪律因此,对教师来说,能不能让课堂安静下来,成为评价其课堂驾驭能力的基本要素,也成了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基本指标.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课堂比较安静的班级相对成绩会好一点,课堂纪律比较差的班级相对成绩也会差一点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大家普遍把课堂的静等同于课堂秩序井然。周彬:如果简单地把课堂的静等同于课堂的有序,把课堂的动等同于课堂的失序,那么课堂管理就变成对好动学生的防治和对安静课堂的维持。为什么不让学生动起表,为什么要让课堂保持安静,似乎与课堂教学的目的无关。或许大家会说,这怎么和课堂教学目的无关呢?让课堂安静下来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只有课堂安静下来了,课堂教学才能够得以有效开展啊.可是,课堂教学必须以安静课堂为前提吗?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只能在静的状态下开展.而不能在动的状态下运行吗?傅继芳:课堂教学当然包括静态课堂和动态课堂,这一点在理科教学中尤为明显。我在课堂上不但提倡学生听课的时候多思考,还经常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讲出来这样既能使自己的做题思路更清晰,又丰富了其他同学的解题技巧。在讲解新课的时候,尤其是单纯地讲授学科知识的时候,静态的课堂更具优势,毕竟在安静的状态下教师的讲解会更清晰,学生的学习也不会被打搅。而在学科知识的巩固与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动态的课堂更具优势,毕竟知识都是学生自己形成的,没有他们的参与,也就谈不上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形成。周斌:静态下的学习多是被动下的学习、接受时的学习,而动态下的学习多是主动式的、批判式的学习,虽然从理论上讲,主动式和批判式的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意识,但从教师的个人价值来看,被动式和接受式的学习更容易让教师有满足感。静态下的学习是在教师绝对控制的环境下进行的,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组织能力的挑战都较小,而动态下的学习是在一种无可预知的情境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了。因此,人们倾向于静态课堂教学,事实上只是因为静态下的课堂教学更易于操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