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 本课是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记叙了一个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 (二)中心思想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三)文章结构 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冻死了。按这样的故事情节,本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 14 节)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的悲惨生活。这一段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把一个光头赤脚的小女孩置于一个又冷又黑,下着雪的大年夜的典型环境里,这就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第二层讲她为什么赤着脚她一向没有鞋,脚上穿的是她妈妈穿过的一双很大的拖鞋,后来也被横冲直撞的马车吓得她把它跑丢了。 第三层讲她是个,整整一天谁也没有买过她的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这里反复强调,无人购买的事实,也为她不敢回家做了铺垫。 第四层透过小女孩的眼睛,写出了富人花天酒地的生活,同时还入情入理地写出小女孩的内心活动。 第五层讲尽管小女孩又冷又饿,可是不敢回家,怕爸爸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点出了她家的贫穷。 第二段(第 512 节)讲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几次幻景,表现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其中第四次幻想是全文的高潮。 第三段(第 1314 节),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漂亮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对比多么鲜亮!小女孩为什么悲惨地死去?作者没有作交代,让读者去思考,作出回答。 (四)语言因素 作者在这篇童话中,没有把要表达的意思全部直接描写出来,不少句子蕴含着深刻的含意,应在课内指导学生读懂: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段话表明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根本没有鞋。在寒冬腊月,穿着一双大拖鞋,根本不能御寒,就连这样大的拖鞋还是她妈妈穿了很长时间的。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这是小女孩擦燃一根火柴产生的幻觉。小女孩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奇妙,把一根火柴的热看得非常温暖,说明她冷得很。 她们俩在光明和欢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少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仅仅是小女孩的幻想和愿望。因为奶奶已经死了,不可能再把她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