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古镇文化的历史内涵 代表着“朴实、传统、醇厚、清新”的田野和乡村却散发出越来越迷人的魅力,乡村古镇建筑文化也得到了大家的青睐。古镇是社会历史进展的产物,一般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集中居住的建筑群。古镇文化包括民居、宗庙、祠堂、服饰、头饰、歌舞、工艺、技艺、美食,以及生活习惯、风俗、礼仪等,它不但传承着数千年的乡村传统文化,还体现着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历史风貌,具有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建筑学等多个方面不可替代的价值。古镇及古镇文化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历史进展过程中完成的,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具有唯一性。古镇是历史的见证,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存在,也是我们现代人认识和了解历史的鮮活载体。古镇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性特征,拥有文物艺术等多方面的丰富价值。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古镇保护的核心内容。一方面,古镇的民众生活及其生存环境是活着的社会生态博物馆;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之间浓厚和谐的交融关系也是古镇文化底蕴之所在。 1.古镇的物质形态文化 古街区、古建筑以及其它物质遗存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物质形态文化的具体承载物,包括古镇中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而成的整体文化风貌。例如:我国江南地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迄今已有 1200 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县城——慈城,在 2.17 平方公里的古县城内,明清古建筑保存完好,著名的古建筑有孔庙、甲第世家、福字门头、布政房、姚状元宅、符卿第、向宅、冯宅、俞宅等,都是保护得较好的物质形态文化。宁海前童村以古祠、旧宅和老街为主体,留下了黛青瓦、粉白墙的四合院 157 座,这些民居,在布局方面十分精致别致,具有鲜亮的江浙特色,整体上几乎完好无损地保留了明清建筑的风格,成为全国闻名的古村落。石浦老街,以全国罕见的明清渔村古建筑群而得名。石浦老街始建于明代,又名中街,清代繁荣进展,距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由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后街、延昌街等组成,有绸布庄、鞋庄、铜店、药店等 100多家。 2.古镇的非物质形态文化 非物质形态文化的载体从学理上讲并不是有形的可触摸的物质,因而,古镇文化与书籍、字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以物质作为载体)不同,主要是指民俗、民间艺术、民情、民风等形式。但不论是物质形态文化还是非物质形态文化,都是古镇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一起构成了古镇的历史环境与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