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的专家共识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 l%o。DVT 急性期可因血栓繁衍致静脉阻塞进行性加重,甚至造成股青肿导致肢体坏死需截肢,游离血栓一旦脱落还可引发致命性肺动脉栓塞。在自身纤溶活性物的作用下,血栓最终趋于消融或经历机化、新生血管发生,被血栓堵塞的静脉腔逐渐再通,而静脉瓣膜结构却在血栓机化过程中遭受毁损。因此,DVT 的后期,通常是由近端静脉堵塞致静脉回流障碍以及由静脉瓣膜破坏导致的静脉逆流两者并存,引起下肢静脉高压及相应的临床表现,即血栓后综合征(post-thombosissyndrome,PTS),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DVT 一旦发病,治疗的目的是抑制血栓蔓延、清除血栓、恢复静脉的通畅性以及保护静脉瓣膜的结构和功能,预防和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血栓复发与 PTS 的发生率。本文就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达到形成共识、规范治疗的目的。一、急性下肢 DVT 治疗现状目前,用于急性下肢 DVT 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和血栓清除术。抗凝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但并不能清除已存在的血栓,治疗效果有限。血栓清除术包括:外科取栓术、机械性血栓清除和 CDT 等。外科取栓术由于其并发症如出血、血管损伤等及血栓复发率较高,始终未能成为治疗骼股静脉急性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手段;CDT 是在 DSA 透视下将溶栓导管经深静脉直接插入髂股腘静脉血栓中的一种介入性溶栓方法,能在减少出血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血栓清除率,提高药物的溶栓效率,快速开放受阻的静脉。并在临床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发展。二、CDT 治疗的适应证对于急性骼股静脉血栓,无溶栓禁忌且能够成功置入溶栓导管者都存在 CDT 适应证: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⑴急性骼股静脉血栓形成;⑵急性股腘静脉血栓形成;⑶病程<14 天的 DVT 目前认为非卧床的年轻健康患者可能受益最大,而长期卧床、高出血风险、高龄、伴有其他严重疾病、预期寿命<1 年的患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