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每题1.5分)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目的是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A.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B.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C.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D.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2.万家企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以上。A.50%B.60%C.70%D.80%3.为了使用能单位更好地使用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国家认监委组织相关认证机构制定能源管理体系的()项行业标准,并持续更新中。A.18B.20C.19D.214.以下哪项不是策划的输出()。A.能源基准B.能源方针C.能源部绩效参数D.能源评审5.以下不符合7.5文件化信息要求的是()。A.没盖受控章B.没发给使用部门C.没有保留作废文件D.没有文件编号6.GB/T23331-2020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不再强调()。A.最高管理者B.管理者代表C.能源基准D.能源效率7.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不包括()。A.临时雇员B.服务承包商C.合同能源管理人员D.统计人员8.以下不能作为某产品的边界的是()。A.某产品办公用电B.企业食堂用电用气C.废水处理站D.某产品不产生废水9.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报告期内,用能单位某种产品综合能耗与()产量(作业量、工作量、服务量)的比值。A.最终产品B.产品C.中间产品D.合格产品10.1kgce相当于()。A.1克折标准煤系数B.4.18千卡C.7000千瓦小时D.1000克标准煤11.组织应对其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通过能源绩效参数值与相应的能源基准对比评价能源绩效的改进,指的是()。A.9.1.1B.6.41C.8.1AD.7.512.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A.最高端的技术B.越贵越好C.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D.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13.能耗限额标准中,下列能耗值正确的顺序是()。A.能耗限定值>新建准入值>能耗先进值B.新建准入值>能耗限定值>能耗先进值C.能耗先进值>能耗限定值>新建准入值D.新建准入值>能耗先进值>能耗限定值14.依据GB/T23331-2020标准8.3采购,在采购预期对组织的能源绩效产生显著影响的用能产品、设备和服务时,组织应建立并实施准则,以评价在计划的或预期的运行期内的()。A.能源绩效B.能源消耗C.能源使用D.能源效率15.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应满足用能单位实现能源()考核的要求。A.分类B.分级C.定期D.分级分项16.节能量验证过程中,先开展的活动是()。A.测量统计报告期能耗、运行状况等有关数据,并加以分析记录B.划定边界及条件C.收集、测量能耗基准、运行状况等数据,并加以分析记录D.设计、安装、调试验证方案所需的测试器具17.能源评审不包括()。A.基于能源消耗和识别的能源绩效改进的机会,确定主要能源使用B.针对主要能源使用,确定相关变量和目前的能源绩效C.分析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D.能源绩效改进机会有限次序分析18.归一化指()。A.依据变化对数据进行调整,以便在不同条件下比较能源绩效B.依据变化对目标进行调整,以便在不同条件下比较能源绩效C.依据变化对数据进行调整,以便在相同条件下比较能源绩效D.依据变化对目标进行调整,以便在相同条件下比较能源绩效19.组织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及其边界由()确定。A.法规B.标准C.组织D.认证机构20.理解组织及其环境,应当()。A.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结果和能源绩效改进的内部因素B.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结果和能源绩效改进的外部因素C.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能源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和改进能源绩效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因素D.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结果的内外部因素参考答案C21.应通过()进行对比,评价能源绩效改进。A.能源绩效参数值与能源消耗B.能源指标与能源基准C.能源绩效参数值与能源基准D.目标与能源指标22.归一化是()。A.根据静态因素的变化关系,对能耗数据进行修正B.根据相关变量的变化关系,对能耗数据进行修正C.根据静态因素的变化关系,对生产数据进行修正D.根据相关变量的变化关系,对生产数据进行修正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