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分析 消费现状分析 (一)、总体消费水平一般,局部出现两级分化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今大学生消费水平较过去已有了较大改善,22.5%的同学月生活费在 300 元以下,47%的生活费在300500 元之间,有 27.2%的月生活费在 5001000 元,同时月生活费在 1000 以上(包括 1500 或者更高)的占到 9.6%。近百分之七十(69.5%)的同学月生活费用在 500 以内,同时有 61.6%的认为周围同学消费状况比较符合实际,应该说总体处于一般水平。但同时也有近百分之十的同学月开销超过 1000 元,局部出现了两级分化情况,但在是由大学这种现象普遍性不高。 于此同时,和其它高校相比较,本校学生的消费水平偏低,平均水平在 502 元左右[①],其中 92.8%同学表示在购物时在乎价格水平,也在一定层面体现了这个问题。 (二)、消费多元化特征显著 经济社会进展的多元化走向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年轻人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今大学生也不再将消费单纯用于学习上,而逐步将目光转向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如网络、通讯、交际、形象等方面,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使他们的消费也转向了多方向的轨道,既缓解了大学生的紧张气氛,也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购物消费途径来看也曾现出多样化特征,在我们的调查中有 61.6%的同学选择超市购物,25.8%的同学会逛街砍价,同时 B2C 网上购物对于近 9%的同学来说成为主要的购物方式,这也是顺应当代消费新概念的表征,伴随网络购物的机制成熟,这种安全快捷的新兴方式将为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 (三)、部分出现超支现象 虽然大学生的消费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方向也有了变化,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曾有人将大学生比作逃离了牢笼的小鸟,没有约束,只有自由,如今一想的确如此,调查结果表明 51%的同学曾有过甚至常常向他人借钱的记录。 (四)、经济独立意识淡薄 据调查,高达 65.6%的被访同学的主要生活资金基原来源于父母,说明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临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只有 34.4%的同学通过打工和勤工助学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但同时我们了解到其中有近 5%的同学每月打工收入超过 300 元,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74.1%的同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打工或者奖助学金)满足自己的日常开销,这是当代大学生渴求自身经济独立的强烈愿望的体现,但迫于各种原因,只有 34.4%的同学将之付诸实践。 (五)、理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