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案例集一、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案例:财务管理目标演进——MT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一)基本案情 化名 MT 企业,成立于 1960 年,属国营单位,当初设矿时,全部 职工不过 200 人,拥有固定资产 40万元,流动资金 10 万元,矿长王宏志等一班人均享受国家处级待遇,并全部由上级主管部门 ——某地区煤炭管理局任命。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国家下达的煤炭生产任务,下图是该厂 1975 年至 1979 年间的生产统计。 MT 企业生产任务完成统计表年限产 量(万吨)产 值(万元)计划实际增减计划实际增减1975141625606408019761416.52.5560660100197715183600720120197815194600760160197916204640800160合计7489.515.529603580620 由于 MT 企业年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多次被评为红旗单位,矿长王宏志也多次成为地区劳动模范。MT 企业生产的煤炭属优质煤,由国家无偿调配,企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和资金每年均由某地区煤炭管理局预算下拨。曾有参观团问过王矿长:你们的材料充足吗?车辆够用吗?王矿长没有直接回答,却领着他们参观了一下仓库。参观团所见:仓库堆满了尖镐、铁锹等备用工具,足可以放心地使用 3 年,车库停放着 5 辆披满灰尘的解放牌汽车。有人用手一擦,惊叹道:呵,全是新车,你们企业真富有! 进入八十年代,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计划经济结束,商品经济时代开始。由于国家对企业拨款实行有偿制,流动资金实行贷款制,产品取消调配制,导致 MT 企业昼夜之间产生了危机感,好在王宏志矿长能够解放思想,大胆改革。首先成立了销售部,健全了会计机构,引入一批刚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上又招聘一批专业人才,使企业人员素质大幅度提高,队伍壮大到 400 人。人员管理方面打破大锅饭,引入竞争机制,工效挂钩;物资管理方面实行限额领料、定额储备、定额消耗制度;成本管理方面推行全员负责制;生产管理方面实行以销定产,三班工作制;销售管理方面实行优质优价,送货上门制度等等。按王矿长的话讲:我们所做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自负盈亏,多创造利润,为国家多做贡献,为企业员工多发奖金,多搞福利。MT 企业 1985—1989 年间的生产经营统计表 年 限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合计 煤炭产量(万吨) 30 37 32 28 26 148 营业收入(万元) 3000 3200 3200 3360 3380 16140 营业成本(万元) 1800 1920 1760 1820 1690 8990 营业利润(万元) 120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