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农村金融改革与进展的问题摘要:新时期探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的路径选择,应将其置于整个农村经济社会进展全局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政策背景下予以思考、审视和定位。着力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显著增强金融服务“三农”的功能,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的作用,大力培育进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不断提升农村金融体系的服务供给能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进展。关键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展;思考伴随我国农村经济 30 余年的进展,农村金融体系一直处于改革探究之中,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进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新时期,应将农村金融体制的构成主体及其功能发挥置于统筹城乡进展背景下予以客观审视、定位和思考。一、农村金融多元化服务体系架构初具,支农进展成效显著自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经历了由“体制转型”到“制度创新”的蜕变,机构改革稳步推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功能发挥日益健全,经营绩效不断提升,在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增强金融为“三农”的服务功能,推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备受关注的农业银行改制。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自2024 年初挂牌成立以来,在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经营控制机制、推动“三农”金融服务试点和事业部制改革试点、对县域支行实行单独核算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构建了专业化的支农服务体系。截至 2024 年 10 月末,农业银行累计发放“惠农卡”3100 万张,农户小额贷款余额 605 亿元,惠及 230 多万农户。二是作为支农进展“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自 2024 年启动新一轮改革试点以来,产权制度进一步明晰,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健全完善,管理和风险责任顺利移交省级人民政府,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的探究与实践,截至 2024 年 11 月末,全国共改制组建了 222 家农村银行类机构,2056 个县域机构实行了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全国农信社系统整体经营健康度稳步提升,资本充足率较改制前提升了 11.7%,不良贷款率较改制前下降了 18.3%,资产总额增长 207%,负债总额增长 191%,所有者权益增长 4121亿元。三是邮政储蓄银行浮出水面,支农进展潜力巨大。根据现代金融企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