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秋思》教学反思心得本单元各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各个人物的思乡之情。“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整首古诗,侧重情景描写,看似简洁,实则情在言外。每个环境、每个动作都透露出诗人的凄楚,惶恐与思念。在教学这篇诗文时,首先,我介绍了张籍其人。然后让同学读诗文,初步感知它,独立理解诗文。但是,很明显,同学对于古诗文中的字义的积累相当的匮乏。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够进行字义与意境的转化。如:第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同学将之理解为:在洛阳城里观察了秋风。同学根本没有在意我在开头的时候给同学介绍的张籍的基本资料: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已经远离家乡,漂泊异乡,浪迹天际。因此同学不能进行角色植入进入那时那景,更不能体会那时心情,无法感知“见秋风”下的孤独凄楚。由此可见,在对同学进行古诗文教学时,老师要特殊留意加强对字义的讲解,同时严格要求同学积累古诗文字义;其次,加强同学对资料感知、运用的力量。在引导同学对诗文意第2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境的体会时,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引导同学对诗文意境的体验。尽管大费口舌,却收效甚微。忽视了同学年龄,生活阅历。造成这次课堂教学的一大失误,偏离了方向。正是因为同学的年龄,生活环境,使得同学无法感知诗人当时那种微小的情感体验。在之后,同学想象诗人家书内容,同学更是头脑发懵,眼神里透露出的是一片茫然。诗人千言万语说不尽,千愁万绪难落笔之后,诗人究竟会写些什么?在这里,必需得有同学的角色代入。而同学极少有类似的情感体验,同学想象的内容也仅仅是干瘪的空话。无新奇之感。此处教学:一、老师引导不到位,教学功底不够,汗颜!二、过高的估量同学的力量,应当记住:要信任同学的力量,却不能盲目的高估同学的力量。在课后的练习中有一个练习:想象《秋思》中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练习,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加深同学对诗文的理解,体会。迫使同学角色代入,体验诗人情感。老师应当重视到这个练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诗词时,我们应当要求同学体会而不是体验诗人情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制造各种条件,第3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充分引导同学尽可能的“体验”到诗人情感。诗文教学,不是简简洁单的理解就能完成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