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文言文专题(二)【考点精讲】和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要少得多,但掌握起来却困难。因为虚词的用法更灵活,使用频率更高,与现代汉语相比,变化也更大。但虚词的作用又极大,实词常要靠虚词的帮助(组合、连接、修饰、辅助等)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从而显示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情感。所以,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是读懂文言文不可缺少的条件。正因为掌握文言虚词的难度太大,《考试大纲》对应掌握的文言虚词数量仅规定了 15 个;从题型来说,只是要求比较判断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并不要求指明其意义和用法;并且,近年又都是在作比较的一组句子中,一个是语段中的句子,一个是教材课文中的句子,这就降低了难度。【课前预习】解释下面文段中的 12 个“其”字。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谓于犬曰:“羊数詈君,其⑥言不堪入耳,君竟无所怨,其⑦无闻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逐,愿为一雪其⑩耻。君其⑪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⑫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离去。解析:“其”作主语、宾语、定语,是代词的用法; “其”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是副词的用法,表感叹、祈使、反问、推测等语气;“其…其…?”表选择,是连词的用法;“其”还可以表假设,也是连词的用法。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⑪ ⑫ 【知识盘点】详见《学海导航》74 -79 页【备考方略】学习文言虚词的一般方法主要有三点:1.积累归纳,比较异同。与积累文言实词一样,积累文言虚词也应当是通过阅读实践,结合典型句子,日积月累,以达丰富。《考试大纲》中规定的文言虚词就那么 15 个(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倘能将这些文言虚词常见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整理出来做集中比较识记,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借助语境作合理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紧密相关的,用法(常常表现为词性)不同,其意义必不相同。所谓“用法”,通常就是指虚词在某一语境中所处的语法地位和表达作用,用法不同,常常决定其意义不同。如“而”,在“而翁长铨”中,用在“翁”前,起限定修饰作用,作代词用,可译为“你的”;在“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中,起关联作用,根据文意推断,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在“吾恂恂而起”中,连接状语和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