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政治高考热点(九)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党和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把民生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十二五”规划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建议强调,今后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两个“更加注重”,与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一起,阐述了科学发展的基本理念,体现出浓浓的民生情怀。意味着,百姓将更充分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劳有所得-----收入分配改革----“两个同步” 过去,我国发展过于强调 GDP 的增长速度,侧重于国富而忽略了民富。加之重投资、出口拉动,消费比重偏低,重工业劳动高,服务业比重偏低,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分配状况的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导致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加大,贫富分化严重。而这些因素不利于我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两个同步”的重要提法意味着在建设富强国家的同时,也着力使百姓拥有更多财富,分享发展成果。“‘两个同步’表明未来五年我国将从追求‘国富’转向更加追求‘民富’。“十二五”期间能否实现“两个同步”,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是实现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基础。十二五规划,将“国富”转型到“民富”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进步,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具体体现。 “两个同步”的提出,体现了对效率和公平的兼顾。这要求加快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包括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内的收入分配基础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等。二、住有所居----“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明确争取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747万户现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2010年6月,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出台了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