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思考背景材料中国人民银行从 2011 年 7 月 7 日起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 0.25 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调整后,一年期定存利率升至 3.50%,贷款基准利率升至 6.56%。这是央行年内第三次加息,近 10年来贷款利率首破“7”。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认为,中国顶着内外双重压力选择再次加息,原因有两个:一是通胀压力较大,价格水、拼高涨;二是包括房地产、投资品在内的资产价格泡沫比较严重,并且有蔓延的态势。《经济生活》角度1.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家统计局 6 月份最新经济数据显示,消费者物价指数破“6”,上半年同比上涨 5.4%;生产者物价指数破“7”,上半年同比上涨 7.0%。按照国际标准,我国通胀处于历史高位。中国人民银行再度加息,是国家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体现,目的是控制市场货币流动性,抑制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2.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具有及时、高效和灵活等优点。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以克服市场的缺陷,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军内三次加息,是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的表现有利于缓解通胀,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政治生活》角度我国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中国人民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其性质不是企业,而是政府职能部门。因而,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对经济发展进行调节和市场监管,是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的体现。《生活与哲学》角度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人民银行年内三次加息,这种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根据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物价上涨、通胀预期处于历史高位这一客观实际制定和实施的。符合“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原理。2.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自主选择性,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加息,目的是缓解通胀,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自主选择性;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推进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