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食指的这首《相信未来》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第一板块“吟诵青春”的第二首诗歌,它写于一个疯狂的动乱年代,一个禁锢思想压抑个性的令人绝望的年代,然而作者却顽强地相信未来“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和“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能够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就能够达成体验青春、完善自我人格的专题目标,更是语文教师的无量功德。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诗歌鉴赏方法鉴赏诗歌,理解诗歌语言和内涵。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诗歌中代表性的意象,体会本诗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培养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4.背诵这首词。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难点:体会诗歌深沉的感情四、学情分析:刚刚学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高一学生,已经感受到了二三十年代的诗人对于青春的诠释,但他们对于文革时期的诗人对青春的理解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除了可以让学生体会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的迷茫和失望,更让他们深刻了解食指其人其诗,尤其是在这首诗歌当中流露出来的对于未来的不改初衷的渴盼和热爱。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学生诵读,教师范读,师生互相点评。活动体验,品读赏析2、学案导学:见本课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课诗歌内容,识记字词的音形义,熟读诗歌。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习小组,教室内教学七、课时安排:1 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难》,其中有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隔 1200 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信未来》的醒世之作。(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 文学常识积累:《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 年生,60 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