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2 第 4 单元考点 7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前自主学习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976 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里,国民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未改善。(2)标志: 1978 年 12 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 阶级斗争 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我国 改革开放 从此拉开序幕。(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和开辟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道路的起点。【疑点 1】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指点迷津: ① 新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新道路。② 新时期:开始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③ 新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2.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 农村 展开;普遍实行以 家庭承包经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1983 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 乡 、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2)城市改革:1984 年以后,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 企业活力 ,把企业搞活。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社会主义 商品 生产者和经营者;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 按劳分配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疑点 2】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指点迷津: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村生产能否得到健康发展。② 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在农村中进行改革。③ 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内, 改革 遇到重重阻力;国际上,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