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写好读后感学习目标 1.介绍读后感的基本写作知识。2.结合具体作文让学生感知读后感的一般写法。3.根据所学习的方法进行读后感写作训练。写作指津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则报纸上的消息、通讯,写一点感想、体会或有益的启示、教训,这样的文章称为读后感。 读后感一般具有三个特点:(1)写读后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不能杂乱无章,文意散漫。(2)这个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必须是从所读的材料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与所读的材料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3)写读后感必须是写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感、所悟。可以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不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从文体上看,读后感或立论,或驳论,或阐述议论,都与议论文相似,通常把它归人议论文的范畴,作为议论文的一种。 写读后感要注意防止以下几点:①“感”少“述”多。名为读后感,却很少有“感想”、“感慨”、“感悟”,大量的甚至通篇都是复述、引述所读的内容。②“感”得不新。文中虽有所感,却只是老调重弹,或人云亦云,写不出自己真切的独特的感受来。③“感”得不深。虽也能写出一点自己的感受来,但犹如蜻蜒点水,泛泛而谈,浅尝止。④“感”得走调。虽然写了很多的感想,但不知“感”从何来,与所读材料无丝毫关联;或者虽也是“感”从“读”来,但曲解原作的意思,“感”得走了样。观看影视、戏剧、展览之后写的感想,称为观后感,写法与读后感相同。感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的,是阅读的深化,甚至是对作品内容的再发现。要想“感”得深刻,耐人回味,有独到之处,就必须做到:①不应只是原作思想观点的简单照搬,不要言人所言,而应该是在原作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将认识再提高一步,另辟蹊径,进行创作,写出新意。这样的感受才能深刻独到。②要写触及心扉引起共鸣的感受。读一篇文章,感受是多方面的。要感得深刻,又要具有社会现实意义,就应书写自己感触最深、不吐不快的那一点感受,书写可以引起他人共鸣的感受。这就如同写一事一议的文章,扣住一点可以谈深谈透,不致于导致感想肤浅。切忌贪多求全。③要联系实际。联系实际是连接读和感的纽带。只有联系实际,才能认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产生对己、对人、对社会的作用。“实际”的内容很广,大至国家,小到个人,往往有面与点之分,大与小之分。但最好联系当前的情况,尽可能不扯得太远,这样现实意义才会强。联系实际,往往离不开联想,这种联想过程一般是类比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