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文本探究+课堂达标)第2课 故都的秋(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2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文本探究+课堂达标)第2课 故都的秋(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1/2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文本探究+课堂达标)第2课 故都的秋(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2
故都的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贴近作者的心灵,感悟作者的情感。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思路,体会文眼的作用。[学习重点]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天天预习]1.课内词汇凋敝 混沌 夹袄 落蕊 潭柘寺 平仄 歧韵 颓废 嘶叫 椭圆 浑浑噩噩2.每日成语(1)安之若素: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2)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3)别无长物:意思是除此之外,空无所有,指物质,非才能。(4)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办事没有丝毫根据。(5)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训”,准则;误:教训。(6)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提出请求时用的套语。是一个自谦之词。 3、语文小贴士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确定文章的中心。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是全文的文眼,点明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整体感知] 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作者把北平称作“故都”,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2.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试着给每部分去一个二字小标题。 [问题探究]1. 诗 有诗眼,文有文眼。本文的文眼是什么?2.第二段写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手法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郁达夫满怀依恋,描写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物?表现了什么情绪?1[学习小结]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饱含作者浓浓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还要体会作者的感情。《故都的秋》的景物描写中饱含着郁达夫深厚的感情,我们要美美地读,细细地品。[课时测评]1.下面加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凋谢(diāo) 潭柘寺(zhè) 一椽(chuán) 落蕊(ruǐ)B.细腻(nì) 平平仄仄(zē) 椭圆(tuǒ) 歧韵(qí)C.文钞(chāo) 橄榄(lǎn) 嘶叫(sī) 普陀(tuó)D.鲈鱼(lú) 鲑珍(xié) 驯鸽(xùn) 譬如(pì)2.下列词的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文本探究+课堂达标)第2课 故都的秋(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