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大气圈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2)干洁空气主要成分的作用氮生物体内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________________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的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吸收__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_”2. 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1)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密度及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2)垂直分层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A______ 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__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_____ _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运动为主有利于__________臭氧层保护作用C___________随高度增加先____后______80~500 千米有若干________,对短波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心 爱心 专心1用特别提示 (1)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 12 千米。低纬度地区气温高,对流强烈,可达 17 千米~18 千米。高纬度地区仅 8 千米~9 千米。(2)从近地面到高空,大气密度逐渐减小,气压逐渐降低,水汽、尘埃含量逐渐减少。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辐射与波长(1)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2)就波长而言:A 为________辐射,B、C 为________辐射。2.受热过程3.结论:A 是大气热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方法指导 大气保温作用可以归纳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串”: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大气逆辐射。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典例导入 1.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用心 爱心 专心2(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疑难剖析1.受热过程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为下表。过程具体过程热量来源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