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与李逵杀虎 武松打虎,是《水浒传》中的经典名篇。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都为武松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近百年来,还每每选入小学、初中语文课本,英雄神采,更是深化儿童的心灵。成为民族的精神财宝,民族的集体的记忆。跑到大街上去,问随便问哪一个人,没有不知道武松的大名的,武松就是我们精神价值的一部分. 武松远在古代,又近在我们内心。要真正理解一个事物人物,越古,太遥远了,当然越难,但是,越近呢,也越难,就在自己心里,可能是更难。人可以知道月球上,火星发生了什么事情,可对自己心里的活动,还是一个黑箱。正是因为武松又远又近,要对武松有真正的理解,真正读懂武松,不是那么容易,不简单。不理解,读不懂的,大有人在。不但一般老百姓读不懂,就是很水平的人物,也有懂不懂的。话说到了晚清时代,就有一个学者,叫做夏曾佑,在近代史上是一个有点重要性的思想家,又是最早的小说理论家,出版过中国第一本《小说原理》,他突然发现武松打虎不可信。他说写小说很难,难处很多:其中之一就是 写假事非常难。他引用《水浒》的评点家金圣叹的话说,最难的是,打老虎、武松、李逵打虎都很粗糙了。他说,李逵打虎,只是持刀蛮杀,不值一谈。而武松打虎,就非常不真实。他说,《水浒》上写武松用一只手把老虎的头捺到地下,另外一只手握紧拳头,猛锤,就把老虎锤死了。这是不可信的。他说,老虎为食肉动物,有个特点,就是它的腰又长又软。你一只手把它的头按到地下,那它的四个爪子,都可以挣扎。不信任,怎么办?到动物园里去试试?当然不行。他说,你家里有没有猫,假如有,可以以猫为虎之代表。夏先生说,你用武松打虎的方法打猫,打得成打不成,一试,就一清二楚了。(夏曾佑:《小说原理》:《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第244 页。)我就遵照他的教导去试了一下,那猫虽然不像他说的,四只脚都会挠动,但,他的后脚却是扭过身来,拚命捣乱。 这倒真的让我感到,武松打老虎,这个办法很不科学,因而很危险。 夏曾佑先生提出的是一个相当深刻的问题。就是艺术形象的真和假的问题。武松打虎的方法是不真实的。不真实,假的,还能动人吗?但是武松打虎艺术生命力特别强,成为经典文本,至今仍然有鲜活的感染力。一般读者并不那么死心眼,去计较武松打虎方法的可行性、真实性问题。 武松作为英雄是神勇的,体力,是超人的。假如就是超人,完全是个神人,那就太英勇无畏,太伟大了,我们除了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