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郁的课堂文学氛围的营造浓郁的课堂文学氛围的营造 现行的中师《阅读和写作》教材中,选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古今名篇、中外佳作兼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齐聚。文学作品的教学与议文章、说明文、应用文等非文学作品的教学相比,有迥然不同的特点。其中,致力于营造一 种浓郁的课堂文学氛围便是一主要特性。 别林斯基说:“政治经济学家被统计材料武装着,诉诸读者或听众以理智,证明某一社会状况由于某一原因业已大为改善或大为恶化;诗人被生动而鲜亮的现实描写武装着,诉诸读者以想象,在真实的图画里显示某一社会状况由于某一原因业已大为改善或大为恶化。 所谓营造浓郁的课堂文学氛围,指老师在准确、全面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情感基调、灵魂底蕴、艺术表现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讲解,表情神态,动作活动,美术音乐等,绘声绘色、形神兼备地于堂上营造出一种为该作品所特有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如亲临其境,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从而深刻地领悟作品,消化作品。 怎样营造浓郁的课堂文学氛围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 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先有。”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严谨的态度,还要有从事语文工作所必须的敏感、多思,富于激情的艺术家气质、诗人气质,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很难想象,一个感情平淡、反应麻木、读书无动于衷的老师,能以情动人,激发学生对美和光明的强烈渴望与追求。 其次,要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在情感上都有一个基本格调,或豪放、热烈,或优美、恬静;或清新、淡雅,或凝重、厚实;或冷峻、哀婉,或轻松、幽默;或昂扬、深邃,或悲切、肃穆;……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情绪笼罩全篇,渲染出一种不满黑暗现实,却又无以超脱的苦闷、?徨之情,构成了“淡淡的哀愁”的基调。 备课时老师要深刻领悟课文蕴意,将作家倾注在作品中的丰富情感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投入到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处境、性格命运中去,为在堂上“倾诉”这种情感作好准备。 第三,要借助朗读、讲解、表情、动作摹拟形象,外化作品主题,构筑作品意境。 老师朗读课文、讲解作品,要饱含作品的情感,以情发声,以情带语,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不同情境的不同情愫,“因情制宜”,须昂奋时昂奋,当低沉处低沉,做到时有气吞山河之慨,时有满口流香之美,时有拔地急起之动,时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