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互融教学模式21世纪电子商务不仅在微观上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组织管理模式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而且在宏观上也影响国家贸易关系和国家未来的竞争。然而,由于人才培育的滞后,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在进展电子商务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最根本、最紧迫的问题。电子商务职业人才的极度缺乏,大大制约了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的交易方式在我国的进展。培育具有能够将现代信息融合到商务管理、又能实际动手操作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已经迫在眉睫。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1、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定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时,还处在瞎子摸象阶段,由于校企之间缺乏真正的合作,学校对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及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缺乏必要的了解,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制定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基本上就是将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还有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地排列在一起,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融通,甚至有的课程已明显落后于实际应用,课程体系既缺少系统性也不科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来自企业实际的案例和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实验上机课往往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成果。在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中,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会购买电子商务虚拟实验室教学系统,让学生模拟电子商务模式及过程。但是一套软件往往不能涵盖电子商务的全部环节,受教学经费的限制,大多数院校也不可能购买全套软件。还有就是有很多软件不能及时更新升级,和业务往往滞后于现有电子商务模式和应用。由于商务环境和商务行为本身是复杂多变的,而软件是将所有商业行为流程都固化,因此这种对单一流程的模拟操作既不能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也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制造力,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2、校外顶岗实习难以真正落实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培育效果,除了校内模拟实验以外,在以往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也曾经采纳同产学研合作单位共同承担实训实验任务,让学生在企业现场顶岗实习,这种方式虽然是职业教育大力提倡的,但是可操作性不高,主要原因:一是学生无法全部参加。由于电子商务行业地域分布的特别性,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企业很少,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也很少,因此不能大量接收学生实习,而能真正在电子商务岗位上动手操作的更是稀少;二是实习内容不全面不系统,不能涵盖专业能力需求。学生无法在所有岗位上实习,实习企业一般都会根据业务需要,安排学生在某个单一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