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X X 论 文题 目: 专 业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论 文 完 成 日 期 20XX 年 XX 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可行性分析摘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光辉典范,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进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构建和谐社会得以实现的理论指南。通过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两个社会形态的分析以及我国社会性质的分析,得出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可能性。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展与创新,是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具体运用,而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构建和谐社会得以实现的理论指南和理论渊源。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内涵及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是讨论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展演进的过程,包含了社会进展的一般规律、动力以及社会形态依次更迭的系统阐述,而且囊括了对整个社会进展过程中一些具体社会形态进行的讨论。这对于我们认识我们所出的历史阶段以及在此基础上建设我们的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进展理论主要可分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第一种是依据人类社会进展依次更替的进展规律提出的“五形态理论”。马克思在 1858 年 1 月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1]列宁在 1919 年《论国家》一文中,将这一思想概括为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农奴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再加上当时苏联已经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共五种社会形态。[2]对这五种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作了明确与系统说明的是斯大林。他指出:“历史上生产关系有五大类型: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3]这五种类型的之间的进展顺序是:“原始公有制度恰恰被奴隶占有制度所代替,奴隶占有制度被封建制度所代替,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而不是被其它某种制度所代替”。[4]从而形成了通称的“五形态理论”。第二种是马克思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根据社会主体(人)的自由进展程度以及人的本质,提出的有关人的进展的“三阶段理论”,并且对各阶段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特点做了描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