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文言文的现实性——《狼》教学叙事|语文综合知识 不可否认,文言文的确与学生有着不小的距离,而距离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文言文的时代与今日的社会相隔久远,自然会让学生感到缺乏现实感,而仅仅把文言文当作一种脱离实际的学习资料。假如我们的课通篇都充斥着字词的积累与重点句的翻译,学生当然会对文言文更加反感,而直接导致学习效果低下。由此,在设计本学期最后一次文言文教学课时,我特别注重了突出文言文的现实性,努力将文言文与学生日常的生活联系起来。 在这次教学中,我主要根据理清文义分析情节明确精神三个步骤来组织教学。而理清文义主要让学生完成,我再补充一些相关的字词,将新知、旧知贯穿起来。而后两个步骤则由我引导,主要以文章中出现的形象为中心来进行分析。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在上《狼》时一般都会突出屠夫的心理变化,以此来贯穿全文,并引导学生分析屠夫的性格品质。这一点我当然也在教学中进行了强调,但我的教学重点落在了狼的上面。我在分析文章情节时,引导学生对狼的品性进行了探究。 在文中第 2 节,我强调了两处细节: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我提示学生,原本两只狼可以在路上前后夹击屠夫,为什么直到最后才会一起追赶屠夫呢?我让学生想象一下狼的心态,而后总结了他们的发言:当一只狼得到好处时,它就停止追踪屠夫,但一点骨头又满足不了它的胃口,很快它又跟了上来。在它得到好处时,它是不顾同伴的,可为了更大的利益,两只狼居然也能并驱,只为多分得一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狼的贪得无厌。由此,我联系了《评价》上课外阅读中《狼三则》的第一篇。让学生找出其中表现狼贪欲的语句,学生马上就发现了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这句话。我还强调了其中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这一句,说明狼尽快害怕屠夫的刀,但是贪心仍使它继续追逐。而我在课上又引用了蒲松龄《梦狼》中的相关情节:少间至一第,丁曰:入之。窥其门,见一巨狼当道,大惧不敢进。丁又曰:入之。又入一门,见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又视墀(ch,台阶上的空地)中,白骨如山,益惧。丁乃以身翼翁而进。公子甲方自内出,见父及丁良喜。少坐,唤侍者治肴蔌(s,茶肴)。忽一巨狼,衔死人入。翁战惕而起,曰:此胡为者?甲曰:聊充庖厨。翁急止之。心怔忡不宁,辞欲出,而群狼阻道。向学生说明,当这些贪欲的人真正掌握了一定权力后,他们给人民带来的将是什么。我由此联系了铁道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