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摩擦对大豆进口的影响讨论 摘要:中美经贸摩擦给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安全带来了挑战,对我国大豆进口及大豆消费者的实际影响越来越引人注目。本文在构建起从居民蛋白质摄入需求到进口大豆的传导机制基础之上,运用静态预测方法测算出,假设不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2024 年进口大豆估量值为 10529.57 万吨,人均每日动物蛋白质摄入 24.21 克。但受经贸摩擦影响,2024 年实际进口大豆比估量值减少 1616.7 万吨,人均每日动物蛋白质实际摄入量比假设状态减少 0.23 克。为进一步保障大豆进口安全和居民蛋白质摄入量稳定增长,应当改善大豆进口能力、提高大豆的自给能力、降低饲料中豆粕的使用占比和引导消费者改变以猪肉为主的饮食结构。 关键词:中美经贸摩擦大豆进口居民蛋白摄入 一、引言 从 2024 年到 2024 年,中国年均进口大豆约有 40%来自美国,中美之间经贸关系的稳定与否,事关国内大豆的供需平衡。2024 年以来,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不断,首当其冲的即是大豆进口量的总体下降。当前,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油料压榨和豆制品加工,其副产物为豆粕,是养殖饲料的重要来源,进而极大地满足了肉蛋奶类动物蛋白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因此,中美经贸摩擦对大豆进口产生的直接影响,会通过大豆与饲料之间的传导机制,进而间接影响居民的蛋白质摄入数量和结构。因此,厘清进口大豆与居民蛋白质摄入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准确识别中美经贸摩擦对这一逻辑关系上各环节的影响程度,对深度认识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进而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动物蛋白质与进口大豆的关系 (一)动物蛋白质与饲料。随着经济的进展,从肉蛋奶类食品中猎取的动物蛋白质,在居民蛋白质摄取总量的来源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例。作为本文逻辑分析的起点,首先以城乡常住人口的比重为权重,对动物蛋白质摄入、消费与生产情况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如表 1 所示。由表 1 可知,2024 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动物蛋白质的摄入总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由 17.59 克/日/人增长至 23.54克/日/人,年均增长率约为 3.4%。从结构上来看,肉类始终是居民动物蛋白质摄入的最主要来源,水产品类、蛋类与奶类分别次之。尽管动物蛋白质的产量和消费量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二者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缺口,其原因可能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数据误差与失真、生产量的非居民消费用途、外出就餐等因素的影响(卢锋,1998)。2024 年,城乡居民的动物蛋白...